由于多媒體制作要在計算機屏幕上呈現視覺畫面。因此一方面觀者要學習從計算機畫面上看見訊息;另一方面多媒體制作者要了解觀者看見的能力,以設計能使人易懂的畫面,協助觀者看見訊息。
科學研究指出人類視覺的十分之一是屬于物理層面,另外的十分之九則屬于精神層面。雖然在視覺過程中,感覺 刺激是以光的形式透過眼睛傳送到大腦形成有意義的影像,不過觀者需要靠其個人的經驗、知識以及周圍的環境來詮釋此影像。
換言之,人類一張開眼睛就能夠看到;東西,但是卻需要學習如何決定從所有看到的東西中選擇想要看見的東西,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將注意力放在所有東西上。
選擇了之后,更要學習如何去看見所看到的東西。從看到到看見是個非常復雜的推理與決策的過程。人類在過去三十年對這個過程做了很多研究,發展出「認知心理學」這門學問。
認知簡單的說就是知識的獲得和使用,這牽涉到兩個層面的問題:一是知識在我們的記憶中是如何貯存的,以及貯存什么的記憶內容問題;一是知識是如何被使用或處理的歷程問題。前者強調的是心智結構,后者強調的是心智歷程。
以上這兩個問題就是認知心理學研討的兩大方向,因此認知心理學可以定義為:為了解人類行為,而對人類心智歷程及結構所作的科學分析。這個定義包含三個重要部份:
第一:科學分析:認知心理學必須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。當使用客觀,可以重復驗證的方法,不同人使用相同的程序也可以獲得相同的答案。所以認知心理學家必須發明精確的分析工具來間接觀察心智的活動。
第二:心智歷程和結構:心智歷程和結構是認知心理學所探討的兩大內容。心智歷程探討的是我們在從事某工作時,如何使用或處理知識,而心智結構是我們如 何貯存知識及貯存什么知識于記憶。有些研究者偏好探討心智結構,有些人偏好歷程,但是兩者同屬人類的心智活動,實為互補,很難劃分。因此,往往只是強調程 度的不同。
第三:了解人類行為:凡是心理學,最終目的都可說是了解人類行為。而認知心理學的目的是借著精確分析內在的認知事件及知識,以期更加了解和預測人類行為。譬如我們分析一個人在解答數學題目時的內在心智歷程,就能了解和預測為什么有些人能夠順利解題,而有些人則不能。
以上是認知心理學的一般性定義。若根據認知心理學家所研討的主題,則認知心理學指的是,對人類的記憶、知覺、語言、理解、推理、決策、思考、問題解決及學習...等的科學研究。